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吴震:平生情缘系紫砂

时间:2014-01-07 来源:http://www.zisha.com

 

吴震(右)

  1958年,我与夫人曼伦先后进紫砂工艺厂学艺。她师承当时最负盛名的紫砂花器一代宗师朱可心先生,我则跟随紫砂教育家、著名的紫砂陶艺名师吴云根先生学习紫砂技艺。不久,我被选送进南京艺术学院读书,1959年她也被派到当时新办的西氿紫砂厂回到了自己学艺的地方,是紫砂牵引着我们走到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

  夫人曼伦的知名度在紫砂艺术圈内远比我高,因她一直扎根在紫砂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她生性聪慧,屡有创新。我于1983年调到宜兴美术陶瓷厂任厂长,尽管在事业上有点成就,但专业上的一段淡化使我在今天还感到一点遗憾。

  今天,我们夫妇俩把四十多年从事紫砂的研究和见闻,从事创作的体会和作品汇集成册。好友韩美林先生为我们这部专集挥毫题签,题写书名为《吴震谢曼伦陶艺作品集》。说心里话,其实应该写成《谢曼伦吴震陶艺作品集》,若论紫砂艺术的成就,夫人远胜于我。

  紫砂圈内风行出个人专集和册子,我认为是件大好事。若每个紫砂从业者,均能出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专集和册子,将极大地丰富紫砂造型艺术宝库,积聚起多方面的财富和从业者智慧,这是对专业的奉献,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实事。

  记得在四、五年前,我就与谢曼伦商议过出专集的事宜,她当时不同意,认为既然退休了,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总结或说是炫耀自己。我总认为,出集子是对自己艺术人生的一次总结。为此,我依旧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和归档的准备,万一到有一天她改变初衷也就省事了。正如我的预料,当初保存和积累的资料,今天果真派上了用场。

吴震 铁砂泥《轮回提梁》

  现在夫人出专集,我也凑个热闹,东拼西凑几件过去和现在创作的作品,它们显得杂乱无章,也说不上什么个性、系列化。不管怎样说,我曾在紫砂工艺厂呆过近25年,这也算有个交代。其实我的作品远不止这些,特别是由我与他人合作设计的作品,因为年代已久,好多未能收入此集,部分由我设计,别人制作的作品也早归入他人名下,我想也没有必要去争这个名份了。

  常说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不!我却相反,我常常喜欢回忆从前,从中体会到从书本中体味不到的东西。1961年我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毕业后,分配到宜兴紫砂厂,进入紫砂厂研究所顾景舟门下学艺。仅仅一年时间,又被迫离开顾景舟先生,没有原因,下放到车间劳动,一干就是整整15个年头,其中包括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段经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也正是这段经历,使我感受到人间的淡漠、温暖和最为珍贵的工友间无私关爱的深厚友情。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父亲的问题平反了,恢复了革命烈士的本来面目。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烈士子女的光环又一次加冕我身,我也立即被调离至厂部生产技术部工作。这15年的经历是一笔财富,我感受和学习到太多的东西;这是15年的经历是一股力量,教我如何去寻求自救和解脱的办法;这15年,可以说我学到了紫砂陶艺以外很多的东西,是多元性经验的积累。这段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弱势群体在无助时那种求助的渴望神情,它们深深烙在我脑海中。这也使我在以后管理700多人的工厂时,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理解和善待弱势群体。这15年,夫人谢曼伦与我风雨中手牵手走了过来,由此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我们也很知足,早在退休前我们都评获高级职称了。作品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奖,同时也获得过很多荣誉,应该说在事业和专业上都小有成就,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在平静中慢慢远离了自己熟悉的工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天真的童年和纯真的青年时代,向前看,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壶艺无止境,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TAG关键词:
编辑:青灰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