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商彝周鼎浑朴紫砂——谈毛国强的紫砂陶艺

时间:2007-01-11 来源:紫砂之家

宋伟光
  固然说对紫砂壶功用标准的评判是评价壶艺优劣的一种尺度,但是对于一个紫砂陶艺家来说,如果对其作品喋喋不休地论道泥、土、功等制作常理,似显多余,因为之所以称得上是陶艺家,其作品的选料之精和制作技术的纯熟精湛似乎已不在话下了。
  而品评毛国强先生的陶艺又不能仅从他所制作的紫砂器本身来论及,因为作为紫砂陶艺家的毛先生首先是一位丹青妙手,一位有深厚修养的画家。他每每于紫砂陶器上体现出的诗意画境,大而言之有着“直齐商彝周鼎而不愧色”之练达而厚重之美。
  如果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解为诗之语境中能呈图画之意境,而画之境现诗的不尽之意;那么毛先生的诗画与壶艺应是互补关系,是补了壶艺那不尽之美,同时他的诗画又以其壶艺的衬托更显出了艺术品味。如他的《壶边夜静听松涛》的写意山水,画中全然不见“壶边”两字,至于“静”与“听”则是画者的体会。这个从名词“壶”到动词“听”的连接过程,正是画者(或欣赏者)从“画中有诗”的审美道理中得出的。因而“壶边”当做意在言外的前提,“夜静”则是一种假设的状态,而“听涛”则是弦外之音的了。这种文学式的题外补充。也是应了上述互补之原理。
  将绘画直接运用到陶刻中表现在《山水有清音》的色刻陶盘上便又是一番景象。看这江山不倦的疏密之间,绝似山水画中皴染苔点的披麻皴法,另有一种滋味。
  再说毛先生的紫砂壶艺《涤尘提梁》,此款壶型的独到之笔不在于通常所制的高高的梁柄,而是梁柄上端尾部那稍稍“出格”的一撇,犹似书法行气运笔时的顿挫提收,仅此小小的一笔便有些破开程式化的提梁形式,显出作者在造型上的稳中求变的心格。又加之镌刻的山水画,酷肖我国传统之金碧山水,使得这款造型沉稳厚朴,很有底气。
  扁壶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款式,可上溯到乾隆年间的陈鸣远、道光年间的邵友廷、光绪年间的赵松亭等名家。当然近人也有许多制此款型者,就以毛先生所制的《砂大虚扁》而言,壶腹的中线处做一轻微的细线,似将壶腹的上下两处做以视觉上的转折。在壶腹的上沿可见刀笔金石的篆书“弘扬国粹,广结陶缘”,这八个字不是直接阴刻而是类似汉代画像石中的剔地浅雕,当然也似阳纹篆刻。再加上红泥所呈的朱砂之色,愈发浑厚大气,古雅苍润,颇具钟鼎之气。
  提梁壶这种在紫砂壶中司空见惯的式样,反映在毛先生的手中则可谓是别具一格了。从《神州提梁壶》中你可首先感到高挑的适当拉长的梁与壶腹在比例上形成了视觉上虚与实的艺术对比。它的虚实是指简捷的提梁与丰实的壶腹之繁与简的虚实的对比,而又可叹奇的是壶腹其上正是镌刻着草书《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一段文字,“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加之飘逸的行草之间还掇以印章穿织交错其中,这在书法布局上可谓罕见。孙子的这段文字是说,用兵作战,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并无一固定的样式一样,要能够根据敌情以变化灵活取胜者,就可称为用兵如神了。籍此欣赏此壶者,可将对兵法虚实关系之领会,挪变到对艺术的体会之中,如对中国画构图关系中的疏密虚实的处理,以及意境上对虚与实的美感领悟等等。因为军事科学有时与造型艺术一样常常冠此“艺术”两字。因此可见两者在其原理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此可高兴的是余之判断与毛先生不谋而合了。
  《古风壶》是一款传统的圆珠式壶型。剔地阳刻的“月是故乡明”似浮雕般镌聚其上,剔刻处显露出紫砂红泥本色与墨绿色之表面形成了两种肌理效果,具有象形意味的文字,以此为衬景,若明月于黑夜中的光晕,令人神往。
  还有《惠风壶》厚重的造型与清雅的山水浑然一体,那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诗意又从这空间形式中延伸而出。
  还有《鹤顶丹珠壶》此款神来之笔就在于壶盖手柄中内含的一粒丹珠,使得全盘造型有了诗眼般的精要之点,壶腹上单线双勾的“壶缘”两字与壶身的色度对比呈出金属般的光泽。
  写到此,须小叙一下毛国强先生之履历。毛国强的艺术生涯至今已逾四十春秋。先生出身于紫砂壶世家,其父毛顺生是位名扬遐迩的陶艺家。因而家学笃厚,又得著名艺人任淦庭之教导,得其神髓真传,变化为己。他自幼研习书画,所以笔墨与陶泥自然而融,可谓“运墨如己成,操笔如无为”(石涛语),有着独到的语境。饱览了毛先生这么多精品,兴味犹浓。寻思着他的作风,试探着他把握“美”的手段,又似对紫砂陶艺生出一点异样的认识。
  紫砂陶艺的审美标准虽属传统的审美范畴,虽然从款型到塑艺手段,陶艺家们彼此都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艺术最贵重的不是妄自创造了什么法则、形式,而是作者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艺术情感的真挚和生机。因为任何形式、手段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均有可能寻出本源,但每时每刻的艺术情感却是新鲜而难以重复的。毛先生的作品凝结着属于他自我的观点,凝结着一切都在变而永远不变的——美。他不喜在造型上求奇求异以争乖巧,而善在复归旧有形式中拓展发展空间。这种旧有形式一旦注入他的理念便变为耐看,透射出淳厚、凝重的文化底气。这种新有的状态,便是他努力做到继承传统的表证。他的这种求新、创新确切地讲是补充了“古典主义”之美的某些缺憾。也正因此才能说得上继承传统和借鉴创新,因为中国的艺术史有一种特殊的发展规律,即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辛勤地学习前人同时又在辛勤谨慎地补充前人,以求得传统的更加完美。其实这不应视做保守,因为中国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须保持纯粹,才能至“国粹”的境地。
  欣赏着毛国强的陶艺,你会慢慢品出蕴藏于其内的文化沉淀,这种感觉会相持相长,若如此,读者大概也不会因为本章的开篇之言是强词夺理吧!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