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刻陶乐无涯

时间:2007-01-11 来源:紫砂之家

摘抄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7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第七版
周益群
  今年五月,在北京“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展览馆内,多少双碧色、深蓝的眼睛,紧紧盯住宜兴紫砂工艺厂雕刻助理工艺师毛国强。只见他手执一把钢刀,在紫砂泥盘上凭空刻出山水、花鸟、书法。所刻树干,线条刚劲粗放,而运用“琢沙地”传统刀法处理的景物,则活现出菊的婀娜多姿,梅的端庄典雅,鸟的惟妙惟肖,鱼的出神入化,洋溢着一股蓬勃生机。那形态各异的书法挂盘,更是珠圆玉润,灵秀古雅,围观者无不为之惊叹。观众乐,毛国强更乐,暗喜自己没有白费气力。
  一九五七年,从小喜欢画画、写字的毛国强进了宜兴紫砂工艺厂。望着厂里百态千姿、琳琅满目的紫砂艺术陶,他深深感动了。特别是雕刻师傅手中的刻刀,像变戏法似的,雕什么像什么,刻什么是什么,他着迷了;令他欣喜的是,紫砂有名的陶刻艺人任淦庭收他当了徒弟。
  紫砂陶刻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为一体的独特工艺,既要保持书画原有的“筆墨韵味”,又必须发挥刻刀的“抑扬顿挫”,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艺术格调。他真想一下子将所有的技艺学到手,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好雕刻,得学会磨刀。
  那细薄的刻刀,须放在手掌上,贴着砂石不停地磨。磨不多久,手掌上便出了血,一浸水,更是疼得钻心。可是,当他拿着磨好的刻刀请师傅过目时,师傅不是嫌磨得圆口了,就是嫌刀具的角度不算准。他有点洩气了。但由于不愿放弃学习自己喜爱的陶雕,很快又振作起来,天天继续磨刀。磨呀,磨,他终于磨出了各种合格的刀具,也磨出了自己对艺术深深的爱。
  接着,他开始学习传统的刀法。“双人正刀法”,“单人侧刀法”,“刻刀五分法”……为了加强手腕和手指间的力量,他学着弹起了三弦;为了增加艺术功底,他节衣缩食,买来了一本本碑帖画册。他在艺海里漫游,真、草、篆、隶、钟鼎铭文、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学。在任老先生指导下,他临摹、写生、神刻意雕,努力在刀下表现出中国画的筆墨韵味,恢弘气度。慢慢地,他用刀是那样简练传神,用色是那样丰富典雅,构图是那样清新优美,独具匠心。不到两年,他就初步具备了陶刻专业的创作设计能力。一九八三年,他创作的鼻烟瓶和书法挂盘,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受到行家们的一致好评,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毛国强如饥似渴地学习其他姐妹艺术,剪纸、朩刻、浮雕、堆花……他尝试用多种新的雕刻手艺,刻意溶中西技法与生活情趣于一炉,创作更加光彩夺目的作品。许多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