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缅怀张守智教授!铭心守智,不问归途…

时间:2020-05-28 来源:紫砂之家

  中国陶瓷设计领域“泰斗”,新中国陶瓷艺术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先生,于2020年5月26日20:00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辞世,享年88岁。

1590633238973736.png

  一代陶瓷设计泰斗,一位中国陶瓷百科全书式的智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张守智教授耕耘陶瓷事业六十余年,为中国的陶瓷行业倾注了所有心血,也为宜兴的紫砂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愿张守智教授一路走好!

2.jpg

  张守智教授是新中国陶瓷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于1932年生,擅长工艺美术。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专业毕业,后入研究班学习。1956年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后为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历届中国陶瓷创作设计评比评委,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评估委员会委员。

  张守智教授自50年代开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庆典用瓷“建国瓷”和“钓鱼台国宾馆用瓷”、外交部的“中国驻外使馆用瓷”、“人民大会堂国宴瓷”的设计和监制。参加了70年代的外交部“国礼瓷”,国庆35周年“国庆瓷”,2002年国务院“紫光阁用瓷”、陈列瓷及礼品瓷的设计和监制工作。

  成就与荣誉

  1992年获国务院授予“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称号。

  2007年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

  作品《高长石质鲁玉餐具》获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设计评比一等奖

  《紫砂咖啡具》获全国评比二等奖

  《紫砂堤方茶具》在国际小型陶瓷展获荣誉奖

  《紫砂曲壶》获全国陶瓷创作一等奖

  《硬质瓷牡丹配套餐具》获国家质量金奖

  上个世纪50年代,张守智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读陶瓷专业的时候,两年学业是在景德镇完成的。

  1953年,周恩来总理针对郭沫若提倡“新中国成立,应该有代表国家庆典的用瓷”的建议,进行了批复,由文化部负责完成建国瓷的设计任务,轻工部完成建国瓷的制作任务。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7名教授带着张守智和施于人、周国桢等4名学生,在景德镇负责建国瓷制作的监制工作。

  2009年,张守智参与60大庆特贡瓷的督造工作。

  2016年G20国宴瓷设计

  2017年金砖五国峰会国宴瓷设计

  2019年一带一路峰会国宴瓷设计。

1590633280405796.jpg

  建国十周年国宴用瓷

  新中国首批陶瓷人才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陶瓷业工业化生产刚刚起步,陶瓷教育远远跟不上整个行业发展的需求。1950年,北平国立艺专经国家批准转为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张守智以第一批学生的身份入学。与他同一年入学的学生当中,一共有4个名额分配给了陶瓷专业,张守智正是这4人当中的一名。据张守智教授回忆,当年的这4名同学毕业后,一位去了景德镇筹建景德镇陶瓷学院,一位分配到了轻工部,他自己则和另一位同学留校做了教师,继续为国家培养陶瓷专业人才。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陶瓷专业人才,他们走上不同的岗位,为中国陶瓷的发展开枝散叶,也是他们为整个陶瓷行业播下了第一批新思维的种子。

1590633307871571.jpg

  为了进一步扩大陶瓷行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张守智留校以后,一边做教学,一边配合院校筹备中央工艺美院的建设。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正式成立,从其成立到1966年之间,每一届大约毕业15个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或者是负责一个省的陶瓷工作,或者是从事科研设计工作,基本上去不了生产第一线。可是当时正是全国陶瓷生产恢复的重要时期,靠本科生根本解决不了生产第一线设计人才的供应需求,怎么办?

  1959年,由轻工部和中央工艺美院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陶瓷培训班,全国各产区按照名额分配。宜兴紫砂厂将仅有的一个名额给了当时技艺水平很有代表性的高海庚高海庚在培训班结束后回到紫砂厂,创新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许多新品的设计,得到了顾景舟的好评和市场的认可。

  也正是从这一次培训班开始,张守智真正地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1590633322331779.jpg

  ▲ 施小马制、张守智设计 《智方》

  画遍故宫历史藏壶

  1962年至1965年之间,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所里多了张年轻的面孔。张守智每天下午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把故宫博物院明清两代收藏的紫砂壶从库里调出来,测量、绘图。在这3年里,他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山大学图书馆、广州美术学院陶艺工作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及著名画家唐云所藏历代经典的500多把壶逐一测绘,通过注水确定容量,再从功能、水流情况、结构处理、铭文、底款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总结规律。最初,张守智这样做完全是为完成学院布置的课题,而非出于自己的喜欢。

  通过3年的测绘,枯燥的绘图变得有趣起来,他渐渐地发现了传统紫砂的精华,当他从历史上这500把壶当中总结出了形体、线条、空间和实体关系的设计规律,并找出共性时,他对紫砂造型的设计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再给产地举办培训班,张守智教授就结合自己对历史器型的认识给学员讲解造型中的奥妙,并结合这样的规律把握传统经典器型的神韵所在。

  从事紫砂教学一生,张守智教授有一个最主要的思想,是“不能师古不化”。老一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作了不同的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代紫砂如何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营养,并根据这个时代人们精神、审美上的爱好创作精品呢?他认为,关键的一点是要热爱生活,才能发现这个时代的特质,才能创作出符合这种特质的作品。

  张守智作品拍卖超千万

  张守智大师与三位壶艺泰斗合作的壶也成佳话,其中两位是江苏宜兴的顾景舟和汪寅仙,与顾景舟大师合作的壶是《玉壁提梁》,与汪寅仙大师合作的是《曲》,另一位是潮州的章燕明大师,章燕明被誉于"中国手拉坯朱泥壶第一人”,张守智教授与他合作的是《紫晞》(也叫《晨曦》)。

  作品《玉壁提梁》

  《玉壁提梁》是1988年张守智教授与景舟大师合作的,此壶盖参考了古代玉璧的图样,将盖面制成“谷纹玉璧”的形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每个细节都体现着设计家与大师的巧思和匠心。整个壶的构造简洁大方,从张守智先生的设计图纸可以看出壶于1987年设计,1988年制成,这也说明顾景舟先生在制作这把壶所花的时间与精力。

1590633371833322.jpg

  该壶在2014年上海春秋堂拍卖最终成交价是1633万元。

1590633395991894.jpg

  ▲《玉壁提梁》

  作品《曲》

  《曲》是1986年张守智教授与汪寅仙大师合作的,《曲》壶一出,就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并送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此《曲》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壶嘴犹如蜗牛的头部,壶体是蜗牛的身躯,壶把所围成的空间似蜗牛的外壳。从壶嘴到壶把,用一条涡线贯通,壶身和壶把的结合形成壶的整体。壶嘴是从壶的腰线中起伏延伸而成,充分显示了静中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蜗牛抬头爬行的动感。

1590633418969190.jpg

  ▲《曲壶

  该壶在2012春季拍卖会上以368万的高价成交。

  作品《紫晞》

  《紫晞》是2006年张守智教授与章燕明大师及他的儿子章海元合作的,该壶2007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590633438163141.jpg

  ▲《紫晞》

  这三把张守智教授设计的壶,制作难度极高,《玉壁提梁》难在玉璧的盖子,《曲》难在一条涡线贯通上,而《紫晞》难在壶把,弧度与“棱”不能有丝毫之差。

  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设计的标准就是要把好的作品、好的工艺、好的材料、融入人们的时代生活。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物资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论是实用品还是观赏品,它的设计必须遵从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其色彩、质地、艺术风格也要遵从这个时代人的审美观。

  陶瓷设计不是跟着市场的风向跑,而是引导生活、引导消费。如果陶瓷设计师一味只专注在工作上,不热爱生活,只想着泥料、烧造,不关注更广大的市场和市场背后的生活,他所创作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包括地域、宗教、气候各个方面的局限。

  ——张守智

  观其一生,堪比传奇,一代陶瓷设计泰斗就此陨落,但精神永存,值得后人歌颂。坚持、恪守,是为大师也!


TAG关键词: 编辑:玄机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