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最新资讯 >> 新闻详情

5000万买三个故事,爱壶成痴大抵如此!

时间:2019-11-15 来源:紫砂之家官方

近几年,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价值过千万者不断涌现,一次次刷新历史记录,也激起了紫砂市场千层浪。


2017年,紫砂壶拍卖价过1000万者出现数次。其中,有3把紫砂壶能以千万成交,不仅源于精思巧构的名家工艺,它们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兴趣。


1782万!带你重温著名画家亚明与顾景舟大师的合作


 1989年 顾景舟制 亚明书画 矮井栏

1.webp.jpg



这把由亚明书画的矮井栏壶,为顾老晚年最重要的文人壶”之一。此款矮井栏壶,顾老在汲取“曼生井栏”造型精髓基础上加以改良,大空间的画面,为书画家的施展留下余地,将文人画家的墨宝与紫砂壶完美结合,将紫砂引向“工艺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殿堂。


 曼生井栏原作

2.webp.jpg

 

由当时的参与人、见证人葛陶中、潘春芳教授证实,亚明是在壶身、壶底直接落墨,并无纸本墨稿,所以,二人合作的此壶为绝迹孤品


顾老亲自操刀,在壶身、壶底,刚劲流畅地刻画出亚明所书画的内容。顾、亚合璧,浑然天成,小小一壶,大家气象与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扑面而来。


青松象征高洁、高尚的情操,自古便是书画家笔下的常客,具有吉祥的寓意,更是顾老坚定、大朴无华从艺品格的写照,同时也代表顾老在紫砂界松柏常青的地位。

 

3.webp.jpg


一支三段的松枝,看似随意,实则不然,三段松枝分别与壶把、壶钮、壶流对应,是作者在权衡把握二维、三维空间与轮廓形体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体积语言,增强了整把壶的形体表现力。

 


4.webp.jpg


亚明在壶身书写的青松本无华”取自宋四家米芾的代表作《蜀素帖》中的“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亚明先生借此句赞叹顾老为人同青松一样朴实无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迎霜傲雪,万年长青


亚明在壶底写下一段铭文:壶自先秦有之,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是亚明给予顾老壶艺极高的评价,也是唯一一把刻有合作艺术家评价的景舟紫砂壶。

 

5.webp.jpg

亚明壶底铭文

 

6.webp.jpg

壶身、壶底铭文及亚明画松树拓片


神手妙得的铭文题跋:“景舟,余执(挚)友也。三十余年前,一见如故。贤兄云,抗战前曾于(与)一画人有约,共制壶十把,炮声使之成为泡影。顾兄再倡议与余共作,又因它故,至今未成。亚明,庚子清明。”


1782万!顾景舟大提璧壶高价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这款壶是两位大师——顾景舟大师以及高庄大师共同设计的作品。是顾景舟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代表之作、经典之作。

 

7.webp.jpg



两位大师相识于1956年的夏天。两人偶然一次探讨提梁壶后,顾景舟便萌生出了制作一把紫砂提梁壶的想法,他绘制出初稿后,高庄与其商讨之后对稿子进行修改。


8.webp.jpg

之后,两人先后在1957年,1960年,1973年,1978年先后对壶进行了修改,历时22年终制成这件作品。

 

第一次修改,两位大师针对壶身直筒形,手感把玩较平直;把呈扁平状,手感把玩不舒服;流粗短顺弯倾茶泡茶不足这三个弊端进行了修改。


第二次修改,主要是在「灵秀」二字上下功夫。壶身的弧凹面缩小,肩腹的弧平面放大,口颈处增添一条肩与口分割线,并稍厚于壶盖面,使之更润泽饱满。

 

9.webp.jpg

初次修改


第三次修改,这次改动重点是主题立意开始升华,把紫砂与古玉有机结合,改动最大处为壶盖,用玉璧形象装饰。


第四次修改,顾景舟摒弃局限于玉璧表面形式的表达,而把玉璧的内在精华深蕴于整个壶体。每条线,每个面,每个局部,每个细节,都与古玉的实质、润湿、光洁、纯度有机结合起来,并使之在整体造型上得到升华,达到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的最高境界、最佳表现形式。

 

10.webp.jpg

1994年提璧上邮票


提壁壶因其壶盖面似玉璧而得名。壶体扁圆柱形,平盖,扁围钮,扁提梁,微曲线造型。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是当代紫砂茗壶一绝。1994年邮电部发行《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一套四枚,“提璧壶”是其中之一。


1449万!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百衲壶》

 

11.webp.jpg

百衲壶


盒内书:杨彭年,阳羡人,合家皆善冶匋,陈曼生作铭使为制茗壶而名益重。其女香蘅所作尤为密致,然所传不多,得者尤珍逾拱璧。此裋褐壶,式雅色异,曼生自镌铭,可宝。丁丑正月怀希。


镌刻: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

说明:龚心钊旧藏并题跋,配原装瘿木盒。

 

12.webp.jpg

杨彭年款(非此壶底款)


杨彭年,清嘉庆、道光间宜兴制壶名手。荆溪人,生卒不详。彭年弟宝年、妹凤年,都是当时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彭年善于配泥,所制茗壶,浑朴工致。传大彬手捏法,虽随意制成,仍具天然之致。嘉庆间陈曼生作宰溧阳,与彭年合作制壶,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彭年后又常与瞿应绍、朱石梅、邓奎等人合作制壶,所做之器皆为佳品。


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西泠八家之一,善书法,篆刻,嘉庆十六年(1811)左右,任溧阳县宰,好紫砂工艺,自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及杨之弟妹并邵二泉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



TAG关键词: 编辑:雪莱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