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碎岁平安: 陆斌实验紫砂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时间:2017-06-14 来源:http://www.zisha.com

  《碎岁平安: 陆斌实验紫砂作品展》于2017年6月7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艺术家陆斌,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会员 ( ICA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南京艺术学院刘伟冬院长、吕斌副院长、郭峰主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邬烈炎院长,原南京艺术学院陶瓷专业主任潘春芳教授,原南京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平友舜教授。原南京艺术学院陶瓷工作室教师许成全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原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美协江苏陶艺委员会主任周海歌;高淳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德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瓷专业负责人高英姿教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裘小洵。艺术家汤国、雕金山先生等。

  陆斌作为中国当代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陶艺家,“擅长运用陶艺本身的材料属性与技艺特点,来表达当代的文化观念与个体思考”。他的作品在国际最重要的陶艺类大奖的评选中屡获殊荣,也多次担任重要奖项的评委。其作品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美国ALFRED大学美术馆、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夏威夷大学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和学术机构所收藏。

  策展人郑闻认为:“陆斌证明了中国艺术现代转型的一种特殊方式,既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的‘拿来主义’,也不是墨守成规的保守主义。陆斌的艺术借‘陶’这一对象,深刻理解了艺术媒材的物质属性与材料属性,并从中发掘出隐含的文化属性。他匪夷所思的技术手段并不是为了取悦眼睛或者他人,而是个体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的创作内核一直涉及有关‘缘起与缘灭’、‘此在与虚无’、‘轮回与消逝’这些本质性的命题。”

  本次展览《碎岁平安: 陆斌实验紫砂作品展》是艺术家近三年来思考与创作的一个新篇章。2014年前后,陆斌的《大悲咒》系列陶艺作品在国内外的展览中广受赞誉,物的轮回和幻灭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陆斌认为紫砂可以成为传统价值观崩溃的遗存物,从而萌生了将《大悲咒》系列作品延伸到紫砂壶的创作领域的想法。艺术家希望表达出他对当下紫砂文化现状的反思态度,在价值观幻灭的文化背景下,用破碎传统经典作品的手段,将紫砂壶抽离出原有的文化情境,重新编码成为了一个新的形象符号,同时释放出对于当代文化与现实的的幻灭感。

  从资料的收集到实施方案的实验、以及工艺技术的探索等等,艺术家为此设想投入了近三年的时间。2015年正式创作《碎岁》系列作品。他从众多明清优秀的紫砂壶款式中选择了十一个经典式样,外加顾景舟先生的一款《提壁壶》,他将这十二个款式再创作成为三个系列的作品,构成了整个《碎岁》系列作品的主体。而另一组装置作品《点石成金》以现实主义的语言,虚拟出从紫砂矿土转化成黄金的梦幻过程。

  同时,还有两部影像作品参加本次展览,《碎岁》与《嬗变—紫砂成型工艺的前世与今生》。《碎岁》是以影像语言诠释创作的主题,《嬗变》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关于传统泥片成型制陶工艺的纪录片。影片拍摄历时2年半时间,采访地点包括了中国的云南、海南、安徽、江苏与海外的柬埔寨、斐济等三个国家六个地区、九种成型工艺。它对于寻找传统泥片成型工艺的源头与研究其演变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本次展出的诸多器物也体现出艺术家的转换与再造能力,本该隐藏的泥片之间接缝、叠贴暴露在壶身表面。制作工艺过程中作为技术手段的线片、假底片等都以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表现泥片成型工艺本身的技术美感。也恰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立新在《碎裂重生——陆斌论》中所言:“碎裂是其手法形式,重生则是其轮回创新。”

TAG关键词: 编辑:小鹿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