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紫砂飞速发展 曝艺术批评缺位

时间:2015-05-25 来源:http://www.zisha.com

   火热的市场需求带动了紫砂壶大量而快速地生产,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却被一部分人演变成了简单而机械的照抄或组合——当紫砂渐渐脱离普通日用品的范畴,包含了更多艺术品属性的时候,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的欣赏与判断也日益变得重要。有业内人士敏锐地指出,随着紫砂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尖锐的艺术批评是不可缺位的声音。只有正确的艺术导向给予整个市场好的引导,才能促使行业健康地发展。而艺术批评绝不是简单而盲从的一片叫好声。

  说起紫砂壶的造型,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其“创新”速度之快、品种之多,恰当至极。尤其是近一两年,紫砂壶的身价在拍卖场上一路高歌,紫砂人的创作兴致也热情高涨。不少紫砂人在传承经典中不断地创新,涌现了许多好的作品。不过,让藏家壶友越来越看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许多新作品看上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不同工艺师创作的器型,会被人一不小心认做是双胞胎?更让他们看不懂的是,为什么一把怎么看怎么都发现不了美感的作品,却有不少壶评将之奉为艺术经典?面对这种状况,不少对紫砂有着深厚感情的藏家感叹:“有些看不懂。”

玉蝴蝶

  其实,这种现象也很容易看懂。据一位长期从事紫砂壶创作的紫砂艺人透露,现在紫砂的行情这么火热,带动了紫砂人的创作积极性。但是,也造成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的作品非常抢手,订单不断,相应地创作一件作品的周期就会比较短。这种情况下,留给作者思考与创意的空间很小,只好借鉴不同器型的嘴、把、的子,组成一件新的作品。往往是曼生十八式的器型最多人借鉴,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称得上是“将传承与创新有机地融合”;而另一部分人没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为了生存只好批量生产大路紫砂。所以,市场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是很多。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中表示,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不同的技法和技艺制作的有意味的造型,是能够抒发感情、表现精神追求的作品。而绝不是简单的堆砌或是重组。如果说单靠“拿来”完成创作的话,作品不可能有自己的灵魂和诉求,也就无法称之为艺术品。

  如果说只是创新不足,还不足以令人担忧。可问题在于,面对这样的作品,行业内居然还存在叫好与褒扬的声音,就不得不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了。

TAG关键词: 编辑:宇轩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