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葛韬的紫砂道

时间:2015-01-12 来源:http://www.zisha.com

  茶越来越让中国人须臾不离。与茶道相配的器具,紫砂壶当排得进三甲。紫砂壶,顾名思义,其材料为紫泥,独产宜兴。宜兴本就不是平常之地,乃长江金三角西陲的物华天宝之地,人杰地灵,花香遍地。这里历代文化名人辈出,古有云:“四状元,十宰相,三百八十五进士”。所谓紫砂,是一种含铁量较高的沉积型陶土,无需加配其他原料就可以单独成陶,古人赞其,“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著名紫砂工艺大师、 宜兴市葛德盛艺术陶庄庄主葛韬就是宜兴的一名陶艺师。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涉足紫砂,是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弟子,顾老先生曾为他题词“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宜兴紫砂用来做茶壶,集艺术性、工艺性、实用性为一体,是中国传统艺术苑中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葛韬讲起紫砂便滔滔不绝,从紫砂的历史,到缘起、到紫砂泥、再到制作、艺术造型赏析无一不通。

  紫砂壶起源可上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话说范蠡助勾践定江山之后,与西施一叶偏舟江上游。二人涉三江、入五湖后,归隐在黄龙山麓的一个小村子里。当地陶业兴旺,范蠡遂潜心钻研,鼎革造型。范蠡经商出身,懂得商贾之道,他的介入让当地陶业繁荣起来。陶业中,紫砂壶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一般认为,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嘉靖时的龚春,或作供春。吴梅鼎在《阳羡瓷壶赋·序》中写道,“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供春壶代表了紫砂壶最早的启蒙和记忆。当时的人们对供春壶评价颇高,称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在葛韬眼中,一件好的紫砂茶壶必须形、神、气、态兼备。首先茶壶造型必须美观,外形比例适当:点、线、面过渡流畅,转折自然;壶咀、把、钮与壶体配合协调,除此之外,还应审视纹样构造、装饰的取材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从古至今,紫砂制造者更多地追求形态上美感。从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冰心道人程寿珍的掇球壶,再到当代季汉生的中华龙壶,每一把壶的设计创意都独具匠心,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2004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览并获“全国十六名壶”奖、似塔又是壶的法门寺塔壶是葛韬的代表作之一。葛韬说,法门寺塔的八角形建筑非常适宜做茶壶,但要把4个杯子倒过来叠在壶上,显示出塔身建筑,则需要很高的制作水平。法门寺塔壶,其壶体拆分开即是紫砂壶、茗杯,组合起来即似塔,巧妙的构思使其比一般紫砂壶的制作难度要大得多,更体现了葛韬的睿智。

  紫砂壶在葛韬心中,并不仅仅是一个泡茶的器皿,更是文化的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之中,茶虽是一种饮品,却时常带着品质与文化烙印,因此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紫砂壶,因为与茶休戚相关,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故而超脱了器皿的概念,被赋予更深的意味。比如,紫砂壶中的光壶,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这样的造型,让光壶除了紫砂的本相外,还有和天地一样规正的法度和气量。

  紫砂壶与茶朝夕相伴,文人墨客在饮茶的时候也就把诗情画意赋予紫砂,因此紫砂壶也成了载体,承载着文心与文情。乾隆时期,皇家也曾在紫砂上施绘彩,也算是创意出众、用心良苦,但并没有把紫砂壶提升至艺术珍品。杨彭年和陈曼生二人技艺的结合却使紫砂壶成为文人追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得之天趣的艺术品。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曼生壶”。

  葛韬喜爱与画家、诗人、作家合作陶艺作品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他就与作家合作出了一本台历,一半是他的陶艺作品,一半是作家的配诗。葛韬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而艺术上谦虚的人”。陶庄内竹林青翠,空气宜人,充满艺术氛围。葛韬朋友遍四海,经常与各界友人在陶庄内品茗闲谈。

  一直以来,紫砂壶总是带着韵味与意境。袅袅氤氲的茶境中,啜饮茗茶,把玩砂壶,甘泉入喉,清香百味,多少人文雅士如痴如醉,似神似仙。古来文人就多有对紫砂的描述,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云:“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雪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唯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醒。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葛韬追求慢生活,与三五知己品茗、谈壶就是人生一大乐事。“一壶清茗里,有春秋、有万象,时光流转,永远不变的是那缕茶香。流走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经典。累累岁月沉淀之后,紫砂壶更加成为中国人追求的那种宽容大度与意味悠长的象征。”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