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人物报道 >> 新闻详情

董继军:为了更多人的紫砂梦

时间:2014-10-15 来源:http://www.zisha.com

  

 

  “做壶做什么样的壶?做令人喜爱的壶;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多年来,退伍军人、紫砂艺人董继军(于2012年,宜兴陶瓷行业协会授予其“培养陶艺人才做出重大贡献”奖牌)。他不仅常常这样说,而且坚持这样做,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制壶技艺,所制的紫砂壶在业界内赢得了广泛好评。他开办陶坊,为有志于紫砂艺术的人提供学习制壶技艺的场所,目前已有150多位紫砂学员在他的陶坊里经过严格培训,学到了制壶技艺。他以自己乐于助人的具体行动,为一个个学员圆了紫砂梦。

  董继军从小就怀有紫砂梦,因此,他对同样怀有紫砂梦的人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这里是紫砂的发祥地,是闻名世界的陶都。但是,董继军与那样出生在制壶世家的人相比,他因为父母亲没有直接从事制壶这一行而少了一份“家传”的优势。从小怀有紫砂梦的他,特别渴盼有人能够收他为徒,向他传授制壶技艺。他曾经多次想:如果将来自己学到了制壶技艺,就一定要多为那些也有着紫砂梦的人提供学习上的方便。

  尽管董继军不是制壶世家的人,但他还是幸运的。17岁那年,董继军跟着师傅坐在泥凳旁,开始了自己的制壶生涯。拍泥片、打身筒……1993年底,正当他潜心学习制壶技艺,所制的紫砂壶被行内人夸奖时,他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在总政治部直工部老干局服役。有人替他惋惜,说:“凭你的悟性,做壶会很有出息的。”他的回答是:“去当几年兵,退伍回家了还照样可以做壶。”

  别人说当兵吃亏,但董继军信奉“当兵不吃亏”。他在部队里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军人的优良品德,懂得了更多的做人道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说当兵不吃亏,如果自己不到部队当兵,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收获呢!

  1996年底,当了3年兵的董继军退伍回到家乡,重新坐在泥凳旁制壶。同样都是制壶,但此时的制壶与昔日的制壶已大不相同,学识、气度、修养、毅力、追求等方面的不同,使他的制壶技艺与境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他坚持全手工制壶,这与借助模具制壶相比,虽然成型难度大、技艺要求高、制作速度慢,但他就像在部队训练那样,反复苦练,以苦练达到熟练,充分展示紫砂手工技艺的神韵与魅力。他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都坐在泥凳旁双手不离紫砂泥,就像在部队训练时唱的“一天不摸枪,手指就发痒”那样,他“一天不摸泥,手指就发痒”。他孜孜不倦地追求作品的完美,就像军人在战场上格斗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那样,力求每一把壶都是精品。他凭借着这些从部队得来的宝贵“财富”,在紫砂艺人数以万计的陶都宜兴,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个民间“实力派”紫砂艺人。他的作品虽以传统为主,如“掇只壶”、“仿古壶”、“石瓢壶”等,但这些见功见力的传统作品,他制作的技艺炉火纯青,令人惊叹。彼时,嘉德、瀚海等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都开始征集并拍过他近些年的作品。

  2003年,董继军遇到了一件事:一位名叫朱峰的小伙子,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要求拜他为师,学习制壶技艺。朱峰的母亲说,她的儿子一心想学做紫砂壶,可找了几个做紫砂壶的人,都不怎么乐意带徒。她请求董继军做做好事,收她的儿子为徒,让儿子学上制壶这门技艺。看着这对充满期盼神色的母子,董继军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想到自己当初学艺的迫切心情,当即决定收朱峰为徒。他的想法很简单:紫砂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有更多的人来传承和发扬光大。自己喜爱紫砂,理所应当帮助那些也喜爱紫砂的人实现紫砂梦。

  然而,就连董继军也没想到,徒弟朱峰的到来,就像一根导火线,终于拉响了埋藏在他心里的那包“炸药”:他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制壶技艺。可是,他的这一想法刚露头,就遭到了身边一些人的反对,理由是:带徒分散精力,带徒需要付出,带徒是个负担。有人甚至直截了当地对他说:“眼下紫砂行情这么好,你何不多做几把壶,多挣一些钱呢!”面对这些也很有“道理”的劝说,董继军却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很快,董继军创办了“神韵手工陶坊”,开班招收学员。他特地作出规定:对学员一律不收费,每天为学员免费提供一顿午餐;退伍军人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人优先招收。有人见他不仅不收学费,还贴钱提供免费午餐,便怎么也想不明白:他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啥呢?董继军说:“不为啥,只为让那些喜爱紫砂的人有一个学习的地方。”

  既然开班带徒,就务必把班办好,把徒带好,董继军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此,凡是有学员来学艺,他必定要当面向学员提三点要求:一是敬业,要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学习制壶技艺;二是勤奋,要扎扎实实打基本功,不走捷径,更不能速成;三是静心,要耐得住泥凳旁的寂寞,不能心浮气躁。按照这三个要求,他又给自己提了三个要求:一是坚持,开班带徒,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必须坚持走下去,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全面,要让学员全面发展,既会制壶,还会制图和制作工具;三是示范,自己不仅要在制壶上多示范,还要在做人上多示范,不仅让学员做好壶,还要让学员做好人。他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宜兴紫砂界的关注和支持。紫砂名家汪寅仙潘持平、葛陶中、江建翔等人经常前来对学员进行义务辅导;还有一些紫砂老前辈把自己收藏的名壶拿出来,为他教学提供实物。

  从2003年的第一个来拜董继军为师学习制壶技艺的徒弟,到创办“神韵手工陶坊”开班招收学员,他的学员越来越多,为此他的陶坊也换了三个地方,由当初的100多平方米到现在的1000多平方米。近几年来,他的学员长期保持在50人左右,其中每批学员里都有退伍军人。为了更多人的紫砂梦,他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收获,这个收获就是:150多名怀有紫砂梦的人,踏上了紫砂之路。

TAG关键词: 编辑:念秋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