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宜兴紫砂陶器的历史

时间:2012-01-31 来源:紫砂之家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陶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化的双重特性。制陶技术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是这样,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利用粘土合水后具有的可塑性,已经开始制作适用于生活需要的器具,经过在火上烧制到一定的温度,成为质地比较坚硬的陶器,并且使用着这些陶器。

宜兴制陶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后,手工业特别是制陶业发展起来了,至春秋时期制陶业除生产人们日常使用的陶制器皿外,还生产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多数成紫褐色,少量是紫红色。 

1976 年在宜兴鼎蜀蠡墅村羊角山发掘出了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片,这些残片复原后的造型有壶、罐、瓶、盘以及壶盖、把、龙头壶嘴等等。其中以壶的数量居多,有提梁壶、高领式和矮领式壶三种,造型除了圆身器外,还有“六方型”类。可见当时的成型方式,已逐渐脱离了轱辘拉坯的成型方式,开始走向泥板镶接的方式,尤其是嘴把的粘结,以及整体的成型手法,细
部处理,已经奠定了以后紫砂造型的成型基础。这样,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得到了相应的论证。

各行各业的创始,据说都有祖师,世代相传,被当作神仙一样供奉,宜兴陶业一直奉范蠡为祖师,并立庙塑像,称为“陶朱公” 。

 

关于紫砂壶的古代文献资料,最早见于北宋仁宗时进士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 “雪贮双砂窑,诗琢无玉瑕” ,以及欧阳修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苏东坡的诗中也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描写。如此看来,紫砂茶具在北宋时期已流行于士大夫之间。 

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有很多传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
盖, 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 (供春) 。

供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 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
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