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历代精品--清代

时间:2006-11-30 来源:紫砂之家

   1.陈鸣远,康熙时期制陶名师,生卒不详,宜兴人,号鹤峰、鹤邦,石霞山人,亦号壶隐。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韧新样,塑缕兼长,技艺精湛,塑器构思之脱俗,设色之巧妙,在紫砂史上是少见的。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公臣卿争取觅取。《宜兴县志》:“陈鸣远之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君用)之间,而所制款式书法雅健,胜于徐沈,故其年未老而特为表之”。他设计的作品包括有壶、杯、瓶、盒、文房雅玩数十种,有“梅干壶”、“天鸡壶”、“海棠壶”、“皓宝壶”、“花樽”、“香盆”、“十锦杯”等。陈鸣远的作品惟妙惟肖,是清代陶塑作品的佳作,以后曾一直作为仿制样本。 

主要传世作品有:

(1陈鸣远制作的“玉蜀”,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2陈鸣远制作的“南瓜壶”,现藏南京博物馆)

(3陈鸣远制作的“旋涡弧瓜形壶”。据香港版〈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

(4以上六图中的上左图为陈鸣远制作的“竹笋水洗”藏美国亚洲美术博物馆)
(5以上六图中的上右边图为陈鸣远制作的“束柴三友壶”,为台湾收藏)

(6以上六图中,下左图为陈鸣远制作的“包袱壶”,藏美国佛立尔博物馆)
(7以上六图中下右图为陈鸣远制作的“梅干壶”,藏美国西雅图博物馆)
 
2.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乾隆至道光年间钱塘人。擅长砂壶设计和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1811年至1817年,为溧阳知县时,公余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素善书,酷嗜摩崖碑扳,所刻铭文篆、隶、楷、行都有,行楷古雅。陈曼生对紫砂陶艺的贡献,除创作一批可作为文学遗产的砂壶铭文外,并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使砂壶成为艺术品的条件更成熟。彭年制壶,曼生书刻,他俩合作相得益彰,真可谓“壶随字贵,字依壶传”。
 (作品见下图)

(以上各图中的上左图为陈曼生制作的“梨皮壶”。)
3.杨彭年,嘉庆时制傻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为浙江桐乡人,生卒不详。所制茗壶玉色晶光,气韵温雅,有的浑朴工致,有的玲珑精巧,虽随意制成,具天然之趣,善于配泥,艺林视为珍品。当时溧阳知县陈鸿寿(号曼生)到宜兴和彭年合作制壶,曼生设计,彭年制作,待泥坯半干,用竹刀镌刻书画,世称“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                     
        主要传世作品如下:

(1杨彭年制作的“曼生式平盖莲子壶”,藏宜兴紫砂陈列室)

(2杨彭年制作的“刻竹铭石瓢壶”。据香港〈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
 
4.邵大亨,道光—咸丰年间,宜兴制壶名手,蜀山上袁人,(现川埠乡上袁村),生卒不详。年少就享有大名。杨彭年以精巧取胜,邵大亨则以浑朴见长,高熙〈茗壶说〉:“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嘴攀胥出自然,茗生成者……。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气眼外小内钜,如喇叭形,故无空塞不通之弊……他人莫能为之。”邵大亨的传世作品皆紫砂精品。邵大亨壮年便死于乱世,所以留存世间的茗壶寥寥无几。在清代,他的作品已被嗜茶者视为珍宝,“一字千金,几不可得。”   
   (主要传世之作见下图)

(1邵大亨制作的“龙头一捆竹”。现藏南京博物馆)

(2邵大亨制作的“素身鼓腹壶”。据香港〈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

(3 邵大亨制作的“鱼化龙壶”。据香港〈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收藏〉)

(4  邵大亨制作,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