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圣思紫砂桃形杯

时间:2020-06-04 来源:紫砂之家

  桃花春发,桃实夏结,花果不同时。

  但圣思的桃形杯,桃花夭夭、桃实累累。参差扶疏的大小老嫩桃叶14片,桃花连通花苞5朵,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春意。

  在南京博物馆中,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藏品,让一众紫砂大师为之倾倒,费尽心力仿制。

  这件珍品就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圣思紫砂桃形杯。

1591240133244550.jpg

  ▲圣思桃杯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拨开400年浮尘

  一件技艺精巧的紫砂制品惊现

  1959年秋天,紫砂工艺厂薛如友厂长带队到南京博物院参观,车间主任张纯奇、朱可心汪寅仙等七八个人一起前往。此次除了参观正常开放的展厅外,还到地下库房看其他宝物。

  就是在地下库房看到了妙手天成的,国家一级文物“圣思桃杯”。

1591240151879912.jpg

  ▲明末清初 圣思制桃杯原件

  此杯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属饮茶类器具。

  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概要》盛赞其制作技巧之精细,形象之完美,结构之纤密,在古今陶瓷工艺技巧中,视为观止。

  作者圣思,明朝艺人,姓不详,一说姓“项”,一说姓“蒋”。

  藏家慷慨献珍品

  圣思桃杯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件紫砂桃形杯原为江苏宜兴储南强先生珍藏,20世纪50年代初,储先生将其慷慨奉献给国家,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馆。

  储南强先生曾于1924年请著名紫砂大师裴石民为桃形杯配置底座,内篆有题记:

  『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叶、花、实、干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20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壶底叶小损微跛,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复以鄙请,为此杯加一托,中虚而涵纳之,趾乃足。遂为之记略,兼扬其艺绝,以光于陶史为二美』。

1591240188364519.jpg

  ▲圣思桃杯底座

  圣思桃杯

  半桃为杯 桃尖作流 妙趣天成

  这件紫砂桃形杯,由杯和座组合而成,以肥硕半桃为杯,桃尖作流,妙趣天成。

  它以连枝切开的交桃作杯,内外壁平整乌润,整个杯将桃的枝、叶、果有机相联。

  桃子丰硕肥大;与杯柄相连的枝干,古老苍劲,盘屈连叉,蕴含“此桃3000年一生实”之意。

1591240214186183.jpg

  ▲圣思桃杯底

  参差扶疏的大小桃叶,紧贴杯壁,显得意气风发。枝端上的小桃,为老桩增添了活力。

  而稍稍伸出的叶端、小桃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成了杯底的三个支撑点,使桃形杯稳定在底座上。

1591240231146739.jpg

  ▲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

  桃形杯外沿下方,刻有七言诗两句,选自唐朝诗人许碏的《醉吟》前两句,“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署名“圣思”,并钤“圣思所作”小印一枚。

  圣思桃杯是一件构思奇巧、制技精妙的紫砂艺术极品,是紫砂传器中的经典之作,可谓千古一器!

  孤品悲鸣

  朱可心汪寅仙等大师齐心仿制

  1959年,在发现“圣思桃杯”这件珍宝时,紫砂工艺厂厂长薛如友向南京博物院提出,要将圣思桃杯借回厂仿制,最终把宝物借回。

  紫砂工艺厂召开会议决定,由朱可心仿制,汪寅仙随师父朱可心学仿。

6.jpg

  ▲朱可心汪寅仙

  朱可心大师每天面对桃杯细细观察,反复推敲,起早摸黑,夜以继日,琢磨如何才能做到形似神似。

  三脚定位,每张叶的大小、正背长短,高低、整体的布局、画面的疏密,稍有差错整体就别扭,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边摸索边改进。

1591240265298575.jpg

  ▲汪寅仙 圣思桃杯

  为保护好作品原件,要在宿舍里制作。冬天室内没有取暖设备,深夜寒气逼人。

  朱可心大师用一条长围巾双层叠起搭在肩颈上,披着一件旧棉大衣,坐在床前桌旁仿制。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听到鸡叫才放手。

8.jpg

  ▲汪寅仙制圣思桃杯

  就这样做了四个月,终于成功复制完成。

  今天,我们有幸能在博物馆里看见这件精巧的紫砂艺术品,历尽时代芳华,仍绝妙无比,引后世赞叹!


TAG关键词: 编辑:玄机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