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早期紫砂壶的胎色

时间:2016-01-08 来源:紫砂之家

   早期壶贵在土胎,这已是不争的共识。黄先生用“原土原矿”来形容早期土胎的纯朴程度,当然,早期壶的泥料也是要经过一番培养、锤炼才宜制器,并非一出坑便能直接制壶。事实上,早自明朝时大彬以降,历代陶手便致力于泥料质感、色相的实验研究。所以这里所谓的“原土原矿”,是相对应于八十年代初期,紫砂陶手受到外来刺激,个人意识觉醒后,“拚紫”泥料被广泛运用的现象而言。这些添加了氧化剂等化学元素的泥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相,同时也区隔了另一种时代风格。

王涛作品:圆顺

  至于为何早期壶在土胎的表现上如此出色,甚至连现代壶也不易超越?这可能与矿脉的分布与炼土技术改变有关(后者请参见本刊第八期 《五色斑斓话紫砂》一文)。另外,黄先生则认为“陈泥”、“养土”之功亦不可忽视。因为早年紫砂器便已广受海内外人士的欢迎,市况既佳,生产自丰,因而挖掘出土的备用泥料数量相对提高,但中国近代的天灾人祸频仍,例如******便曾造成当地窑业一落千丈。这些悲剧性的年代虽然给陶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却也提供已出土的紫砂生泥最佳的“养土”时机,它们往往被露天堆置达数年以上,受尽风吹日晒雨淋,吸收日精月华,实已达最佳之制器状态。所以乱事一停,这些陈年老泥基于“先进先出”的库存原理,当然先被上线生产制器,尤其是外销订单往往数量颇高,用土量庞大,更被视为陈土的最佳去处。这点也是目前流落在海外的早期壶大多土质特佳的原因之一。

 

  如今,光泽温润,不养自亮的土胎,已然成为早期壶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少玩家甚至心存怀念地说:“可惜,可惜,如果现代的土胎能有这般,那该有多好!”不过,今土是否不如故土?土胎在砂壶鉴赏的重要程度为何?甚至“人役于土”是否可议?凡此种种,俱是仁智互见的问题,或许,这就是收藏、鉴赏器物的乐趣所在吧?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