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紫砂泥料 >> 学院详情

紫砂泥料的“厚”“和”“柔”

时间:2015-06-19 来源:紫砂之家

   现在玩儿紫砂壶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紫砂市场上的东西也是层次不齐,到底什么泥料才是真正的好泥?是很多壶友所疑惑的问题,而广大玩家在选择紫砂壶时,往往都会听到“底槽清”、“家藏老泥”等名词萦绕耳边,有制壶人甚至特意在壶底刻上“黄龙山四号井产泥”,而所谓收藏节目更是教大家“敲壶听音”等哭笑不得的“窍门”,如此将本来是清心雅趣的紫砂赏玩搞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在此我就跟各位玩家分享一些我在紫砂泥料方面的鉴赏心得,希望与大家相互学习,共同交流。

  首先,中国传统工艺鉴赏的特点是强调鉴赏者的“心感”与材质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的结合,比如和田玉的“温润”和传统瓷器的“胎质细密”,其实更多是鉴赏者的感官感受,而非仪器所能测出的数值,紫砂艺术亦是如此,鉴别泥料的优劣,需要玩家有一定的实物阅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手”。

  其次,目前紫砂鉴赏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爱好者都在努力成为“炼泥专家”,追求看一把壶就知道哪个坑口矿的境界,如此让很多道听途说的讲法流传甚广。其实自古以来紫砂的练制、制坯和烧制就是相对独立的工序,优质泥料的拼配、练制等工序很多制壶人都不得而知,而作为玩家,我们的目的是找到质优、无害而富有韵味的紫砂壶,因此找到正确的标本,通过比较能够明了差异,其实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而上手一些精品老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总结个人的一些心得,我用“厚”、“和”、“柔”三个特点来形容一把优质的紫砂壶在材质上给人的感受,希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些借鉴意义。

 

顾婷作品:秦权

  “厚”即厚重、醇厚,这所说的不是身桶的薄厚,而是紫砂天然给人的厚重感,紫砂的制作是一个“化石为土,炼土成玉”的过程,好的泥料烧成之后应具有相当的密度,即通常所说的“压手”感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由质密所形成的导热慢的特点,即使是一些朱泥的薄胎壶,沏茶之后,壶体表面的温度也应该能够用手短时间的触摸。

  “和”即和合,紫砂原料从物理感官来讲是“泥中砂,砂中泥”,从化学成分分析,其中蕴含高岭土、云母、石英、赤铁矿等成分,因此这些也被作为紫砂鉴别的一些要领,如“砂质感”,观察云母闪烁,氧化铁黑点等,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从物理的“泥砂混成”还是化学的“成分构成”,每种元素都是泥料中天然共成的,如果一种特点过分突出造作,就要考虑人为动手,以次充好的可能,例如在一些劣质泥料中刻意的加入砂粒等,当然传统的调砂技法另当别论。

  紫砂的另外一个“和”即是与茶的相合,好的紫砂壶一定是容易浸润茶汁精华,达到以茶养壶之温润,以壶增茶之清香的效果。

  “柔”,即柔和,优质的紫砂壶在出窑褪去火气,只要稍稍经过茶水的滋养,就会展现出温润感和柔和感,从视觉上有一种内敛的“宝光”,区别于过度抛光或用不正当手法所产生的贼光或油光;在触感上,如果用手指按住壶身摩擦,应当有类似触摸鸡蛋壳的柔润感,而非发涩或剌手的感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养壶是通过茶水的滋养和把玩,褪去壶的火气,展现紫砂材质本身内敛的柔和美感,而非让壶吃入过多茶垢产生所谓的包浆或用茶巾过度抛光而造成一种浮于表面的贼光。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