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佛教文化与紫砂创作的联系

时间:2014-11-12 来源:紫砂之家

  佛教、佛学、佛教文化影响了紫砂艺术的创作,成为紫砂陶艺创作的重要题材。

  紫砂雕塑中的佛像

  紫砂雕塑是紫砂陶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佛像本是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传统题材。紫砂艺人临摹、学习寺庙、壁画及摩崖石刻中的佛像,以紫砂雕塑的形式进行再创作。据有关资料,明代一代紫砂巨匠时大彬就曾制作紫砂佛像,目前发现至少有3件:一是观音持经像;二是白泥菩萨坐像(二像背后皆有刻款“乙巳年弟子时大彬塑”);三是署款“弟子时大彬塑”的布袋和尚坐像(上见徐秀棠《中国紫砂》)。另在《阳羡茗壶系神品》中记录了江西来的紫砂名艺人陈仲美塑的观音像,说其“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货,不可思议”。从这些文字描述中,可以想见所塑观音大士像定然非常精美。

  当代紫砂雕塑在徐秀棠大师的努力下,已发展成为可与紫砂壶相颉颃的一大艺术门类。传统的佛像仍是紫砂雕塑的重要创作题材,主要有观音、如来、弥勒、罗汉、韦陀等,形象有坐有立,既有单件人物作品,也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有的更是全新的创作,如前面提到的指引陶都人发现“富贵土”的“始陶异僧”创作于1976年(2002年放大重塑供奉大水潭边)。以下再介绍徐秀棠几件有代表性的佛像题材雕塑新作:《中日友谊双璧》反映的是公元753年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曾6次东渡日本,与来长安学习的日本高僧阿倍仲麻吕(晁衡)同行时,两位高僧迎风冲浪庄严坚毅的生动形象。徐秀棠还创作了丈天、探地、自拔、恬情、养性、尊珠、规矩、调心一组8个僧人,形象夸张,名之曰《坐八怪》。显圣寺一尊高3米的紫砂观音、善卷圆通阁“观音五十三慈相”紫砂浮雕均是徐秀棠领衔的长乐弘陶艺公司制作的。总之,佛教题材是紫砂雕塑创作的重要题材,且有了较大的提高、突破和发展。

 

  紫砂壶中有关佛教法器的造型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所谓“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艺人在设计造型时,会借鉴取材于生活中的实用器物,如钿盒、覆斗、棋奁、笠形等,也会仿制古器如石铫、天鸡镜瓦乳鼎等等。由于佛教的深入人心,在紫砂茶壶的造型上也有取材于佛教法器的。

  • 小桥流水壶(大)

  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造型中就有取材于佛教法帽的造型——僧帽壶,所谓“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擎台”(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如上世纪90年代出土于江都地区的“圆僧帽壶”,底款时大彬于茶香室制(图见《砂壶选粹》),以及丛桂山馆藏“莲瓣僧帽壶”、“方僧帽壶”,有学者考证在时大彬之前的明代四名家之一的李茂林就已制作了“圆僧帽壶”。后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僧帽壶已成紫砂的传统经典造型。

  陈鸿寿号曼生,诗书画印俱佳。他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其赏壶、玩壶的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的墨宝。有人云:“曼公爱佛又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名。”后“阿曼陀室”成为曼生壶标识性的署款,实乃是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语。而在众多造型的曼生壶中也有取材于寺庙的。如有一款“仿古井栏壶”(现藏南京博物院)是仿溧阳零陵寺中的唐井之井栏而制的(此唐井井栏现存溧阳凤凰公园),曼生还把原井栏上的石刻文字全部镌刻于壶腹:维唐元和元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栏并石盆,永远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

 

  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栏

  流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

  尽忘修功德,应无朽坏年。

  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

  录完以后,曼生又署曰:“曼生摹零陵寺唐井文字为亲沤清玩。”可见他笃信佛教之虔诚。

  曼生之后又有一位酷爱紫砂壶的文人邓奎(字符生),他应自号“壶公”的瞿子冶之邀到宜兴制茗壶。有时也“自行撰铭定制”,他就有一款“金涂塔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仿金涂塔而制的。壶的一面摹钱王造金涂塔佛像;一面则隶书铭曰:“忆昔钱王造塔,金涂八万四千,功德遐敷。吾摹其状以制铭壶,拈花宝相,焜耀浮图。虚中善受,甘露涵濡。晨夕饮之,寿考而愉。”下署楷书款曰“符生铭”,壶底有符生邓奎监篆文方印。(见邓秋枚《砂壶全形拓本》)塔即佛塔,俗称“宝塔”亦称“浮图”;钱王即吴越王,他天性信佛,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铸八万四千塔。而邓奎即根据塔的造型设计了此壶。另据邓秋枚《砂壶全形拓本》载,邓奎还另有白泥金涂塔一柄,足见其对佛家信仰之笃。

  紫砂壶铭中的佛教文化

  紫砂壶上的题铭反映了传统文化。其内容主要切茶切壶,但因茶禅一味,也有涉及佛教内容,甚至有的壶近乎禅机偈语的。

  前面提到如曜定制的卧轮紫砂大壶,其铭文:“清人树、涤心泉、茶三昧、赵州禅”就是一典型的茶禅铭文。现略加诠释:“清人树”,清人之树即茶树。“涤心泉”,是名泉在道头濒海,水清味甘,挹注不匮。“茶三昧”,“三昧”,佛教名词,即止息杂念,心专注于一境,为佛教重要修行之法;“茶三昧”即指饮茶亦可修行。“赵州禅”,赵州禅师(?—898),法名从谂,他有著名偈语“吃茶去”,而“赵州禅”即指此。

 

  赵州禅广泛用于紫砂壶铭。前面提到赵朴老的茶诗,后被紫砂艺人镌刻于砂壶的便有:“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启功先生也曾题壶铭:“赵州云,吃茶去,使我心,识其趣。”

  再说邓奎金涂塔壶,不但以佛塔为造型,还以铭文记录钱王造塔经过,称颂钱王造塔“功德遐敷”;并说“吾摩其状,以制茗壶”,并进一步说:“拈花宝相,焜耀浮图。虚中善受,甘露涵濡。晨夕饮之,寿考而愉。”意思是说:佛像禅宗始祖达摩具有拈花微笑之宝相,光明照耀佛塔,而金涂塔壶内容甘露一般的香茗,早晚饮品,能延年益寿且身心愉悦。

  曼生壶铭中也有不少“茶禅一味”的玄机妙语。如箬笠壶铭:“笠阴,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这是一则切壶,切茗(“茶去渴”)而又充满禅机玄语(“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的铭文,意思是说:笠帽可以遮阳防暑,而茶水可以去暑解渴,如今我用的是形似斗笠的茶壶,那这功能“是二”还“是一”呢?这中间的玄机,恐怕连佛也说不清了。因为佛、禅皆在我心中,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

  壶铭中的佛教文化还有很多,如“山寺静,石钟鸣,一瓢邀桐君”(惠逸公壶铭);“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曼生铭);“扫除禅榻净,供养石泉新”(东溪壶铭);“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吴云山题铭);“雨足僧分润,茶香客试泉”(潜陶壶铭);“白云恬志,清泉洗心。酌彼清泉,涤我尘缘”(缶硕者铭);“一砂一茗皆佛陀,目之所及,心之为道”(秀棠壶铭)。更有艺人将“心经”刻于盈握之壶上,可见佛教文化之与宜兴紫砂可谓渊源久远,因缘深长。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