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壶人一世紫砂情

时间:2014-10-23 来源:紫砂之家

  紫砂壶的古厚纯朴、不媚不俗似乎天生就是在倾诉着文人的品格,但赵炎觉得,简洁、大方、古朴、内敛、沉稳、厚重、包容,紫砂的这些品格更应该是咱们国人的品格。

  北京琉璃厂一直往西,穿越纵横如阡陌的街巷和大大小小鳞次栉比老旧古董店的嘈杂,中国紫砂艺术馆安静地立在街的尽头,与它对视的一瞬,所有尘世的繁华都隐入了身后的古巷。北京紫砂艺术馆的馆长赵炎执著地认定,这绝对是一种“曲径通幽”的境界。

  赵炎的身份很多,这些身份来头还都不小: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紫泥公社创办人、紫砂收藏家、鉴赏家……但最打动我的叫“过客”。

  “艺术品的生命是无限的,人的生命相对于它来说,太短暂了,短暂到只能用‘过客’形容。” 赵炎的话中有一丝凄美,半缕无奈,但更多的是执著——纵然只能是过客,但仍然要把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热爱倾注于你。也正是因为多了这一份缺憾,赵炎对紫砂的感情,反而更丰满,更完美,更纯粹。

  冥冥中的缘分

  凡事讲缘分,这是赵炎所深信不疑的。在他看来,他与紫砂的渊源从落地的那一刻就有了,没准儿还更早。因为紫砂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集大成者,诗书画印都可以通过紫砂体现——紫砂这种独有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容的美德。而这一美德恰恰是赵炎最为推崇的。

  赵炎是河南商丘人,18岁出外打工,干过推销员,干过外贸生意,历经艰辛。

  20世纪 80年代初,紫砂壶的把玩与收藏被很多人追捧。那时的赵炎还是一位懵懂青年,没有人想到他的未来会与紫砂结缘。他经商有了资金基础后,开始从事书画事业,组织书画名家搞活动、搞展览、开画廊,当起了书画作品经纪人。由于他虚心、诚信,书画名家们也都很相信他、支持他。有一次,赵炎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家里,刚巧看上一把石瓢紫砂壶,赵炎被壶的质地细腻所吸引,没想到最后卢禹舜把这把紫砂壶转送给了他。从此,他就开始了对紫砂文化的研究。

 

  刚开始,赵炎对紫砂壶一点儿都不了解,同很多收藏家一样,也买过假东西。经历多了,眼光也高了,他逐渐可以辨识哪些是真货,哪些是代工货,如何才能淘到一把真正的大师作品。 他认为要想收藏紫砂壶,一定要读懂紫砂壶,弄明白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能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内涵,承载着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之精髓,彰显着质朴俊雅与海纳百川的精神。

  赵炎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紫砂壶痴迷者,十几年来,他跑宜兴如家常便饭。即使是春节,他也基本上都是在宜兴度过,在那里拜访大师和艺术家,探寻紫砂艺术的奥妙,学习制壶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得到大师们的真传,赵炎的制壶技艺长进很快,其紫砂制品屡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他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专门制作了一套“荆溪陶”品牌的紫砂壶,获选奥运会礼品;2011年,其紫砂作品《纳福》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七届全国旅游产品、工艺品博览会参展获金奖。

  小壶有大器

  走进赵炎雅趣浓郁的藏馆,紫砂含蓄而古意的韵致,顿时萦绕周身。千余把精品紫砂壶令人目不暇接、暗自称奇。徐汉棠的“冰纹石瓢”、蒋蓉的“荷叶青蛙”、鲍志强的“三阳开泰”、汪寅仙西瓜壶、王寅春的方器……或规矩方圆,或大方隽永,或朴茂内敛,或细柔空透。吉尼斯记录在册的最大紫砂壶在此闪烁着醇厚的光泽。

  作为收藏者,赵炎做得很出色,他拥有的紫砂壶令人艳羡。可是作为经营者,他却不甚合格。对于这些壶,他对员工交代了6个字:“能不卖就不卖”。赵炎说,这里每一把大师壶都是他心头所爱,失去任何一把,都会心疼好久。

 

  然而,赵炎也知道,“养在深闺”是无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紫砂壶魅力的,藏品的共享是最大化体现藏品价值的有效途径。要弘扬紫砂文化,必须让紫砂艺术走向大众,因而,近年来,赵炎把注意力转向了如何提升中国紫砂艺术的影响力上。

  2008年,由赵炎策划的“丹青妙手绘紫砂”在全国巡展,很快将北京、青岛、天津、哈尔滨、沈阳、秦皇岛、宜兴、上海、广州、香港和台北笼罩在浓郁的紫砂风情之中。

  2009年,一次旨在倡导用高尚艺术促进健康生活的“荆溪陶苑品六家”紫砂盛事,再度让中国画坛名家与紫砂艺术大师携手,展现紫砂与书画结合的精妙。

  当年,紫砂业界更重要的一件事是,“紫泥公社”在北京成立,会聚了众多新老紫砂艺人。赵炎戏称,直到今天,宜兴年轻的紫砂艺人们,才算有了“北京户口”。

  2010年,一项鼎力推举“紫泥公社”社员的“阳羡新星耀京华”大展,将宜兴30位实力派制壶高手和他们的创新之作推向京城,不仅令紫砂爱好者大呼过瘾,也促成了首届北京紫砂艺术节。

  赵炎说,他主动担负起“代理人”的义务,帮紫砂艺人举办展览,组织宣传,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使他们既能从市场经济大潮中获得最大收益,又能静下心来创作出更多传世作品。

  “三品”定价法

  2011年10月,在举办第二届紫砂艺术节期间,赵炎对媒体表示,紫砂艺术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紫砂艺术品的投资收藏热也正逐渐风行,但随着近期紫砂艺术品收藏不断升温,紫砂市场部分出现了鱼目混珠的乱象,业界更是流传着“淘沙如淘金”的说法。

 

  作为资深紫砂收藏家和鉴赏家,赵炎对传统紫砂壶交易方式的弊病有着切身的体会。制定一个可行、明晰的价格标准,成为紫砂壶市场的当务之急。

  对于传统模式“随意性太强,价格混乱”的现象,赵炎表示:“泥料不同,器型不同,制作者的工艺不同,都会造成紫砂壶价格的变化,如果没有一个考虑全面的标准,全凭卖家或制作者随意开价,价格混乱不可避免。”对此,他提出了一个简单合理的办法:紫砂壶按容积大小定价。

  赵炎把紫砂壶分为“三品”:200毫升以下的壶归为小品,200至400毫升的归为中品,400毫升以上的归为大品。对这大中小三品分别设定合理的价格标准。同时,泥料、器型、工艺水平等因素也纳入参考之中,而商品壶和作品壶的定价标准又有所不同。

  “泥料应该什么价,器型应该什么价,大小应该什么价,综合这三者为一把壶定价,既可以解决卖家、制作者的定价难题,又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明白。”赵炎说。

  砂与壶结缘,紫砂壶便成为壶中群芳之冠,紫砂壶与文人结缘,紫砂壶便更添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构成历史上一道独特的紫砂文化风景线。紫砂壶的古厚纯朴、不媚不俗似乎天生就是在倾诉着文人的品格。

  但赵炎觉得还不尽然。“不只是文人,简洁、大方、古朴、内敛、沉稳、厚重、包容、和谐,紫砂的这些品格更应该是咱们国人的品格。”赵炎的话语中透着对紫砂文化的虔诚和宣扬紫砂文化的信心。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