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紫砂壶的文化传承

时间:2014-08-19 来源:紫砂之家

  日日把玩知足壶,绿茗香菡一胃舒;弱水三千非吾饮,君子恬啜石瓢露。沏一壶好茶,品一首好诗,坐看浮云淡雾,耳听百鸟之鸣,心生悠然,其乐无穷。我等如此,何看大家?

  面对面传授紫砂工艺

  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蒋淦勤把玩紫砂壶大半辈子了。最近,他受邀给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技能人才陶瓷工艺师培训班学员教授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刚看到蒋淦勤的时候,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给壶身点上紫泥。只见他有力的手指握住尖刀柄,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刀落刀、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示范结束后,蒋淦勤让学员们自己动手制作体验。“紫砂壶是由壶身、壶盖、壶口、壶底、壶钮组成。其实最难的是紫砂壶成形的过程,分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类。动作要干净利落,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绝对不能有半点含糊。”蒋淦勤说。

  随即,蒋淦勤说起了关于他与紫砂壶的故事。紫砂壶制作是从明代开始的,其创始人通常被认为是供春。因此,紫砂壶又名供春壶。长久以来,紫砂壶都被人们推崇为理想的注茶器。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紫砂工艺先后出现过很多大师。 1958年,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在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同时火了起来。因为两地都有丰富的适用于紫砂壶制作的紫砂泥。在长兴,紫砂泥资源主要集中在煤山镇一带。

  回忆长兴紫砂起伏

  刚开始,宜兴和长兴都是从做缸转到做紫砂壶的。那时候,长兴只有15个人左右以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从事这门手艺。

 

  因当初没有专门的窑用来烧制紫砂壶,因此成品壶的品相不够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紫砂壶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长兴还成立了一家紫砂工艺厂。

  这个时候,长兴已经有3个专窑烧制紫砂壶,工人也增加到了100多人。进入21世纪,长兴紫砂工艺厂转制,紫砂工匠各奔东西,这项工艺也因此流失了一批人才。“如果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钻研紫砂工艺的话,长兴的紫砂艺术会更为出色。”蒋淦勤一边把玩着他那把用了半辈子的紫砂壶,一边感叹道。“那时候我们做了很多紫砂壶,我自己坚持做了几十年。不过到了后来也只能在没事的时候做做。喜欢紫砂壶的人越多,我就越愿意教,而且我也非常希望把自己大半辈子对紫砂壶的一些看法、经验和制作小窍门传授给大家。”“今天第一次参与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技能人才陶瓷工艺师培训班,参加的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希望真正有喜欢紫砂壶的人好好地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蒋淦勤说。

  紫砂工艺爱好者不多

  当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技能人才陶瓷工艺师培训班开始报名时,长兴范围内对此感兴趣的有50多人。

  而开班后,来参与培训班的只有十来个人。不过他们都是自愿参与的,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紫砂壶。

  家住长兴雉城街道的杭鑫今年31岁。由于对陶瓷艺术品很感兴趣,读大学时,他选择的专业就与陶瓷工艺有关。

  从2003年开始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过去11个年头了。杭鑫说:“我本身就是一个很容易静下来的人,而且紫砂工艺和大学专业相近,还能考技艺工艺师证书,所以当时我听到有这个培训班,就第一时间来报名参加了。”今年23岁的蔡炜晴更是对紫砂壶工艺一见钟情。大学毕业后,她在宜兴看到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便深深地爱上了那些小小的茶壶。“我感觉紫砂壶工艺特别适合自己,将来也特别想从事这门手艺。”

 

  传承还需社会共同努力

  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技能人才陶瓷工艺师培训班,是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展的挖掘和保护各地民间工艺的一个项目,为的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长兴县人社局教育培训科科长施铁明正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能够真正将紫砂壶这门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

  这次培训持续十天的时间,不过施铁明也说,单靠政府部门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氛围,可现在的年轻人对这门技艺感兴趣的不多,而且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也很小。想要将紫砂壶工艺好好传承下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蒋淦勤说:“紫砂壶工艺的独具匠心与泡茶功效,体现了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这门艺术与茶文化的相互辉映,真正体现了紫砂壶的古朴纯厚,这样的文化传承也显得更有历史厚重感。”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