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学院详情

五百年的文化艺术 宜兴紫砂陶

时间:2014-06-19 来源:紫砂之家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期间的重要发明。最初是毛糙的土陶,而后逐步演化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名义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很是发达,在商周期间,就涌现了几何印纹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早期就已经突起,成为别树一帜的良好茶具,明代大为盛行。紫砂壶和通常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历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便冷热巨变,也不会决裂;若有必要,乃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炼慷慨,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形状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外形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录:“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卢宁刚     福缘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前后出现了两位出色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时大彬。龚年少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资质智慧,客气勤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经常帮寺里老僧人抟坯制壶。传说庙宇里有银杏参天,错综复杂,树瘤多姿。他朝夕鉴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奇特,活泼异样。老和尚见了赞不绝口,便把生平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巨匠。供春的制品被称为“供春壶”,造型别致精美,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金石;敦庞专心,怎称神明”。时大彬的作品,冲破了师傅传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壶,装点在精舍几案之上,愈加吻合吃茶品茗喝茶的兴趣。当时就有非常推许的诗句:“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清代紫砂茶具,在古人的基础上更有发展。个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特别闻名于世。陈鸣远制作的茶壶,线条明晰,轮廓明显,壶盖有行书“鸣远”印章,至今被视为珍藏。杨彭年的成品,高雅小巧,不用模型,顺手捏成,完美无缺,被人推为“当世杰作”。当时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嗜好茶壶,工于诗文、书画、篆刻,特地到宜兴和杨彭年合作制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雕刻字画。其作品世称“曼生壶”。不断为观赏家们所收藏。清朝宜兴紫砂壶壶形和装饰千变万化,绰约多姿,很受欢迎,那时我国闽南、潮州一带煮泡工夫茶运用的小茶壶,几乎全为宜兴紫砂器具,17世纪,中国的茶叶和紫砂壶同时由海船传到西方,西方人称之为“红色瓷器”。早在15世纪,日本人来到中国学会了制壶技术,他们所仿制的壶,至今仍为日本人民视为珍品。

 

  名手所作紫砂壶外型精巧,光彩古朴,鲜艳夺目,成为美术作品。过去有人说,一双重的紫砂茶具,价值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明朝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珍贵可想而知。

  最近几年来,紫砂茶具有了更大发展,新种类一直出现,如专为日本消费者设计的艺术茶具,称为“横把壶”,依照日本人的喜好,在壶面上书写精美的佛经文字,成为日本消费者的品茗佳具。现在紫砂茶具品种已由原来的四五十种添加到六百多种。例如,紫砂双层保温杯,就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新产品。因为紫砂泥质地细致柔韧,可塑性强,浸透性好,所以烧成的双层保温杯,用以沏茶,具有色香味皆蕴,炎天不易变馊的特点。这类杯容量为250毫升,因是双层构造,开水入杯不烫手,传热慢,保温时间长。造型多种多样,有瓜轮型的、蝶纹型的,还有梅花型、鹅蛋型、流线型等。艺人们采用传统的篆刻伎俩,把绘画和正、草、隶、篆等种种装饰手法施用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为观赏和实用奇妙结合的产品。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