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学院详情

素词博韵话“斗茶”

时间:2014-04-19 来源:紫砂之家

  “斗茶”一词,乍听来只觉与这大日头底下的俗世颇有些距离,其实不然。

  这项始于唐代的传统赛事,初起被称为“茗战”,后于宋代盛行,方称为“斗茶”。说起来就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每年春来,新茶方制,茶农、茶客们比拼新茶优良次劣,从而排出名次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大家比技巧、斗输赢,很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若是想一觑古时斗茶的情形,不妨观赏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斗茶图》。在这幅充满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中,四位人物,身边皆放有几副盛着茶具的茶担。左前一人脚穿草鞋,一手持杯,一手提茶桶,袒胸露臂,似在夸耀自己的茶质优美,显出满脸得意的样子。身后一人双袖卷起,一手持杯,一手提壶,正将壶中茶汤注入怀中。右旁站立两人,双目凝视前者,似在倾听双方介绍茶汤的特色,准备还击,斗茶时的紧张与趣味跃然于画纸。

  

 

  《斗茶图》中人物的模样打扮,已然是市井百姓,可见元时斗茶之风已深入民间,相沿成了一种社会风俗。但斗茶最为鼎盛的时期,仍为宋代。彼时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斗茶在这一时期不仅存在于市井勾栏的寻常巷陌里,更流连在文人墨客的词句诗韵中。当充满了尘世烟火气的传统赛事,遇上墨色帛纸,可当真是有看头。

  北宋文人中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范仲淹应该占有一席。他的长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是最早论述斗茶的诗,也是内容较为详备的诗。“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开头说的是:福建建溪沿岸,盛产茶叶。天气转暖融冰,时届惊蛰,茶始露芽,茶民就纷纷上山采茶去了。“终朝采掇未盈裙”,“裙”是围裙,可将下摆上折缚于腰间,用以盛物。全句意为:采摘整天,不满一衣兜。为什么要如此抓紧采摘?因为“北苑将期献天子。”“北苑”是御用贡茶的管理机构,他们必须把嫩茶“研膏焙乳”,制成方、圆茶饼,在清明节前赶送到汴京皇宫,供皇上尝新、祭祖、祀神。在献天子之前,“林下雄豪先斗美”。“林”指茶林,也即指北苑官焙御茶园。“雄豪”,当指御茶园中的头面人物,佳茶的拥有者,“斗美”,当指斗茶争胜。

 

  范仲淹的这首长诗,对斗茶的时间、地点、人物、效果都作了描述。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斗茶品时,或二人或多人共斗,优劣标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另一北宋文人黄庭坚,他于斗茶的见解虽未自己亲笔书录,却已被旁人逐字记下了。这位在边上候着“捡漏”的是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的玄孙——赵令(1061-1134年),字德麟,所著《侯鲭录》,多记文人逸事、名物典故、诗坛趣闻。其中记黄庭坚语见第八卷,全文为:“黄鲁直(庭坚)云:烂蒸同州羊羔,沃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抹南京面作槐叶冷淘,糁以襄邑熟猪肉,炊共城香稻,用吴人脍,松江之鲈。既饱,以康山谷帘泉烹曾坑斗品,少焉卧北窗下,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少快。”

 

  向来是一帮诗朋酒友聊起了人生快事,首先想到的,总是吃什么。文中的烂熟羊肉、槐叶冷淘等等咱们暂且搁一边,只说这黄庭坚不喜喝酒,但饱餐一顿以后,即思喝茶。要用康山谷帘泉的水,烹注曾坑斗品茶叶。康山谷即康王谷,是庐山南山中部的一条狭长谷地。传说楚康王昭被秦将王翦追杀,逃至此谷,故名康王谷。谷中溪涧源头有一瀑布,悬空而下,状如玉帘。其水被茶圣陆羽品为“天下第一水”。曾坑是一个建州北苑官焙的地名。据赵汝砺《北苑别录》,北苑官焙有茶园四十六所:“九窠十二陇、麦窠、壤园、龙游窠……曾坑、黄际、马鞍山……”所谓“斗品”,是指“斗茶”中获得首选的茶饼。

  由此可见,在斗茶中,用来烹茶的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选对合适的水,配以用茶碾碾细、过筛的茶饼,用茶瓯冲泡,才能看瓯中白沫,像“雪涛”一样涌起,并且茶汤的味道胜过佛经中的“醍醐”。《大般涅经》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因此《斗茶歌》中范仲淹也讲:“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说的就是茶的香味,胜过兰花、芷草。

  “斗茶”规模无论大小,既然是项赛事,那就总有个成败输赢。古时取得胜利的茶,称为“斗品”,不但独步茶林,且能名动京师,声震皇上,当然是无上光荣。于是斗茶取得胜利的,飘飘然,如登仙境;斗茶失败的,如打败仗投降,自感可耻。

 

  

 

  而今,斗茶虽已不像唐宋时风靡,但仍作为一项传统遗存下来,被时间赋予了新的意义。在2013中国宜兴素食文化博览会上,在C区两岸茶艺馆中一场由两岸茶艺师携手奉上的“斗茶”活动,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主办单位特地邀请台湾茶艺专家策划两场“两岸茶艺PK大赛”,台湾著名茶人吴德亮老师主持,邀请来自上海著名茶人吴岩、宜兴评茶技师顾卫中老师做主裁判,通过两岸茶叶展示、茶艺比赛、茶汤比拼等让两岸茶艺深入交流。没有华丽的色彩,也没有炫目的推介,只有满眼的竹韵和满室的茶香。星云大师手书的“茶禅一味”制作成舞台背景,在这里,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静下心来,享受这份别样的宁静。台湾茶艺师唐文菁、宜兴茶艺师周薇平分别代表各自茶区、茶场上舞台沏泡茶叶、交流茶艺。两轮比赛,由宜兴当地阳羡绿茶、宜兴红茶先后PK台湾的乌龙茶与台湾红茶,宜兴茶艺师与台湾茶艺师先后演绎家乡茶,并各自介绍茶叶、茶汤特色,赞美家乡的好茶。由主持人及主裁判点评,现场水汽氤氲,茶香弥漫,盛茶的杯盏敬奉给专家,也敬奉到台下的观众手中。

  “洗尽古人今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品一杯香茗,论一壶茶道,今时的斗茶,输赢结果再无人倚重,沉甸甸的只是品香杯中,任滚烫热水再一次升华两岸的情谊吧。

TAG关键词: 编辑: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官方手机站
小程序